湄洲岛强化生态环境建设凸显“生态岛”品牌效应

  • 湄洲日报  

港楼村正在开发建设红树林公园。                   本报记者 蔡昊 摄

海风吹拂,登岛而上,抬眼望去,祖庙四周、湄洲大道等,满眼苍翠使人胸腔舒畅,顿时忘却所有烦恼,唯有淡淡的草木香气飘荡在空气中;登上祖庙景区,随处可见古朴建筑,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让人流连忘返。湄洲,这座集自然与人文气息为一体的海岛,在绿意盎然、花开漫天的五月带给成千上万游客、香客无尽的舒适之感。

  自2013年10月份,我市出台《关于加快湄洲岛旅游度假区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打造“朝圣岛、旅游岛、生态岛”的目标后,生态建设成为湄洲岛提升自身吸引力、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

  为扎实推进岛上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建设,湄洲岛委托国家海洋三所编制工程实施方案,项目共投资4522.46万元,对海岸线进行护岸、整治、修复等综合提升。与此同时,岛内生态交通打造和景点绿化改造等工程也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这一系列强化生态环境的措施,使得湄洲岛“生态岛”的品牌效应日益凸显。

  ■红树林护遗,海岸线披绿

  湄洲岛西亭澳红树林保护区内,成片红树林扎根滩涂之上,海风轻抚,油绿的树叶在阳光下时明时暗,海鸟或惬意捕食或落足休憩。这片自2001年开始逐年种植的红树林,经多年建设和保护,吸引了鸟类和鱼虾蟹等在此繁殖和栖息,生态效益正逐年体现。

  翻阅《湄洲岛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方案》,记者得知,湄洲岛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启动后,湄洲岛又分两期对红树林湿地进一步修复。2013年6月,在原有红树林基础上,湄洲岛完成10亩新品种红树林实验引种种植。工作人员精心养护,红树林长势良好。随后二期工程启动,茁壮成长起来的红树林改善了海岸滩涂湿地的景观生态结构,并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观赏。

  湄洲岛市政园林管理处主任陈建国说,湄洲岛原有的红树林在上个世纪60年代遭受严重破坏基本绝迹。自2001年始,湄洲岛在西亭澳红树林保护区内复种红树林。为使红树林有良好的生长环境,湄洲岛专门成立红树林保护区环境整治海上清洁队,清理保护区内的“海漂垃圾”,并规范化管理保护区内的水产养殖。

  “红树林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各种海鸟在此觅食栖息、生产繁殖。”陈建国说,红树林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茂密高大的枝体宛如海上绿色长城。它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对湄洲岛海岸保护、生态提升有重要作用。

  湄洲岛管委会宣传部副部长蔡冬菊告诉记者,随着红树林的不断生长,拥有红树林资源的港楼村正开发建设红树林公园,作为今后游客游览湄洲岛的新景点。

  除了红树林的培植养护,莲池岸线的综合整治、临海废弃石坑的回填护岸、黄金沙滩的整治修复、西海岸线的绿化优化等一系列提升海岸线生态环境的工程项目,正打造出湄洲岛碧海蓝天、绿树金滩的海岸生态休闲路线。

  ■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

  踏一辆单车,沿湄洲大道一路向南,午后的阳光透过郁郁葱葱的行道树枝叶,撒漏一地。穿行在植被剪裁而成的斑驳光影,迎面吹来的是带着草香的海风。举目四望,路旁华棕树蒲扇般的绿叶映衬蓝天,笔直的锥形火山榕和低矮的黄金榕,将沿岸风光框隔成一段段风景画,红色的夹竹桃花摇曳其中。天蓝、海碧、叶绿、花红,暖暖的阳光,轻轻的海风,让置身湄洲大道的游人宛若画中行。

  岛内骑行,能有绿荫相伴,花香相随,还要得益于湄洲岛管委会对岛内道路及道旁实行景观绿化,打造“生态交通”。以湄洲大道中段景观提升改造工程为例,从鹅尾山入口至莲池山庄,约6公里的路段总投资2400万元,提升改造面积约67000平方米。大道西侧,为满足特色景观长廊的需要,种植有凤凰木、樱花木棉、小叶榄仁、鸡蛋花、桂花以及一些花灌木和彩叶类地被。不同植被高低互配、色彩交映,形成了层次丰富、颜色斑斓的海岛植物景观带。作为主要满足游客和岛上居民步行游憩的大道东侧,宽3米、长5.7公里的绿色慢行道正在施工。“绿色慢行道几乎均用生态透水砖铺设,具有透水、吸水等环保功能,这是考虑到景观提升要兼顾生态环保。”陈建国如是说。

  岛内另一大道路优化工程则是投资2500万元的环岛西路景观绿化工程。该项目以“湄洲风情、渔女妈祖”为主题形象,建设总面积近11万平方米,分道路绿化、景观节点绿化、防护林带绿化等绿化形式进行设计,通过种植乔木、灌木、地被、时花草坪等不同品种的植物,打造出简洁、新颖、畅通的景观旅游生态绿道。

  此外,湄洲岛正着手引进新能源公交车,取代岛上原有的老旧公交车,让绿化起来的道路跑上环保的交通工具。

  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交通局局长唐亚咮表示,湄洲岛绿色通道和生态交通的打造,将逐步消灭岛上观感较差的景观死角,最大限度地利用湄洲岛现有自然生态资源以及文化遗存,修复路段中因各类工程建设而对本区域内自然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破坏,补植防风林,土石露天的山体复绿,以此达到“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的生态岛旅游效果。

  ■因朝圣而来,因生态而留

  在海岸养护化、交通生态化的时候,湄洲岛各景点内外的绿化也同步进行。5月中旬的一天上午,记者一进鹅尾神石园,便能听见挖掘机挥舞铁臂吱呀作响、推土机前进马达轰鸣。入园不远处,施工人员正在一块2000多平方米的土地上紧张作业。据园区负责人介绍,该土地正进行绿化提升,建成后将搭配有樟树、凤凰木、红叶石楠球等乔木和灌木,并种上草坪,供游人观赏、休憩。

  作为湄洲岛总体休闲度假区的核心——“两大公园”中的南部生态公园所在,鹅尾山景区是岛上环岛路交通终点,也是水上游线的重要视线控制点,对塑造湄洲岛风景区的整体形象有着非常重要的门户意义。借助鹅尾山景区岩石景观区工程,鹅尾神石园引入适合海边生长的植被完善景区绿化环境,并在园路沿线补充遮阴乔木和景观地被,丰富游线的绿化景观。绿化改造面积约为62500平方米,总造价约为1250万元。“景点的绿化提升是和道路广场、建筑小品等景观改造相配套的改造工程,将提高鹅尾神石园的旅游品质,吸引更多游客前往南线景区,由此带动相关建设,提升湄洲岛南部整体经济、生活和旅游环境,促进湄洲岛经济的协调发展。”唐亚咮说道。

  鹅尾神石园的改造提升只是湄洲岛景观提升的一个缩影。在为原有景点绿化的同时,打造湄洲岛生态植物园的计划也在进行。湄洲岛生态植物园位于湄洲岛中部日纹坑景区内,规划面积1800亩。驱车绕行,园内观光通道已铺设完毕,道旁的植被葱葱、花草郁郁。陈建国告诉记者,该园的建设将以良好的滨海生态环境为载体,将科研教育与观光游览相结合,通过植物造园突出展示植物景观,体现湄洲岛的地域特色,丰富妈祖文化内涵,进一步加强湄洲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基地的地位。计划通过5到10年时间,创成一座集海岛特色植物、生态科普教育、滨海旅游景观、专业性种质资源保护于一身的海岛植物生态示范园。

  湄洲岛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上积极探索,在生态建设行动上大胆创新,走出了一条崭新之路。生态文明建设直接有效地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指数”。

  生态岛的打造正为湄洲岛吸引更多游客增加分量。在妈祖信仰等人文景观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的当下,“生态岛”呈现出的自然风光展示出湄洲岛另一面的风情。因朝圣而来,因生态而留,继而带动旅游经济增长。当“朝圣岛、旅游岛、生态岛”的目标提出时,生态建设,作为发展湄洲岛旅游,弘扬妈祖文化的一部分,已然诠释了其重要性。

  “风吹沙子跑,地瓜当粮草,厕所像碉堡,姑娘光着脚丫跑”,曾经荒凉和落后的湄洲岛,如今已打造为碧海金沙阳光绿树的度假胜地。2007年1月1日,全国第一个“中国生态文明示范基地”在湄洲岛揭碑。近几年来,湄洲岛加大园林绿化力度,现已呈现出效果,目前全岛绿化覆盖率达到50.1%,空气清新指数稳居全省景区前5名。

  碧海蓝天入画来,满园春色关不住!湄洲岛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映射的都是生态栖居乐游的画面,赞!
 

游客坐在电瓶车上,道路两边绿意盎然。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