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城区大力推行城乡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

  • 湄洲日报  
  近年来,荔城区全力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得到巩固,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基层卫生机构门诊和住院人次、医疗收入都大幅度增长,且方便基层群众看病,也减轻了大医院的压力。
  “在镇卫生院看病,医生对我的情况比较熟悉,不但方便,而且花费又省。上午过来挂个瓶,下午还可以干点农活。”4月15日,在荔城区新度镇卫生院,下坂村村民李国庆边挂瓶,边对笔者说,他65岁了,患高血压、呼吸道等症,治疗了3天,包括生化全套检查,经新农合报销后,医药费才89元。
  新度镇卫生院院长余建伟介绍,2009年他刚到新度镇卫生院时,卫生院只有一座门诊楼,还是破旧的苏式建筑,一年业务量很少。当年他便开始筹建预防接种大楼、病房大楼,增加医疗设备投入,把外出的医生都叫回来上班,并做好新农合政策宣传、公共卫生服务等工作。2011年,预防接种大楼、病房大楼建好,业务量逐年上升。他说,全镇的群众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1.7%,下一步将为居住半年以上的外来务工人员建健康档案。现在医患关系好,加上药价零差率、新农合报销比例高,虽距城区近,群众大都选择在这看病。该院要求医生多检查、少用药、用便宜药、用“目录药”,更得群众信任。    
  在北高镇卫生院病房里,44岁的刘玉清躺在病床上,其妻子在照顾他。刘玉清妻子告诉笔者,刘玉清在外地打工,患病后在当地一家市级医院治疗,医药费等每天需3000多元,所以第3天就转回来了。这里的治疗费一天才100多元,且新农合报销比例高,家人还照顾得到。
  北高镇卫生院院长许永猛说,北高镇相对偏远,以前卫生院比较破旧,现在盖起了新的卫生院。该院逐步改善条件,先后添置了许多医疗设备,还有心电图远程会诊系统等设备,连邻近的群众都来这看病。
  笔者从荔城区卫生局了解到,该区着力推进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实施“百、千、亿”工程,一年安排100名基层医生进行培训,提高业务水平,投入超千万元更新卫生设备,为基层医疗机构配备彩超、生化分析仪等设备;全面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投资一亿多元完成6个卫生院改造项目,将142个村卫生所纳入基本药物制度范围。
  比起乡镇卫生院,镇海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处境却显得尴尬。这是因为,城区不少居民不愿配合公共卫生服务,医务人员上门做健康档案经常吃闭门羹。城区除了市第一医院、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还有许多私人诊所。市民小病上诊所,大病找大医院,该中心只能“夹缝中求生存”。
  为改变这种局面,该中心一方面完善设备,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在硬件和软件加以提升;另一方面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公共卫生服务促进医疗业务。开展入户调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开展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实行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和随访制度,每月定期义诊,每周二、五免费为老人儿童妇女体检。每季度还开一次“妈妈班”,为年轻妈妈宣传健康常识。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