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今年目标,我们怎么干?

  • 湄洲日报  
  市长翁玉耀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目标任务和工作指导思想。今年,我市将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港兴市、产业强市,把发展临港先进制造业作为战略支撑,壮大实体经济,培育产业龙头,突出创新驱动,统筹城乡发展,深化改革开放,加强民生保障,建设生态文明,坚持好中求快,努力打造宜业、宜商、宜居的莆田。提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5%左右,预期1700亿元,财政总收入增长14%左右,预期200亿元。作为一线的县区、管委会,在更高起点上如何围绕目标任务,奋力作为?本报记者和通讯员就此专访了出席市人代会的有关县区长和管委会主任,今刊发对秀屿区代区长、北岸管委会主任的专访。

市人大代表、秀屿区代区长郑加清——抢抓机遇  奋力攻坚

作为湄洲湾港口城市的核心区域,秀屿区如何在更高的起点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昨日,记者专访了出席市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的市人大代表、秀屿区代区长郑加清。
  郑加清说,今年秀屿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12%,总量将达269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35.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5亿元,财政总收入28.7亿元。
  要完成上述目标,秀屿区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突出投资拉动。创新实施项目分片区推进机制,全力攻坚重大项目。今年共安排区重点项目270个,年度计划投资246.1亿元。重点推进CPL、华峰新材料和南日、平海湾海上风电场等项目,力争新开工项目111个以上,新竣工项目58个以上;对接项目70个以上,签约项目25个以上,总投资超200亿元。
  突出产业支撑。坚持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促进产业集聚发展。重点推动木材加工区、笏石工业园区、上塘珠宝城等现有园区升级,高标准建设石门澳、莆头、东峤等3个工业园和福建健康产业园,着力打造新的增长极。重点服务PA6、华峰生态纺织产业园、佳通轮胎、龙源风电等企业投产达产,力争能源、化工新材料、木材、钢铁和机械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产值超305亿元,纺织鞋服、工艺美术、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产值超125亿元。重点推进南日海洋牧场、后海现代渔业产业园建设,争创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突出城镇建设。推行“多规合一”,力争全面完成村庄规划,完善城乡规划;加快推进石城疏港公路二期、埭头通港大道、平海湾疏港公路等项目,力促湄渝高速秀屿段、南日贯岛路建成通车,“联十一线”、省道201线温东段等国省干线开工建设,构建便捷交通网络;策划落实村庄整治、新型社区、“一村一品一业”配套建设等项目68个,建设“幸福家园”;续建土海湿地公园,建设环石门澳产业园森林步道,创建美丽乡村13个,完成造林绿化8000亩,改善生态环境。
  突出民生改善。安排农村饮水安全、交通便民、教育提升等为民办实事项目12个,计划投资10.2亿元;加快城区学校扩容及农村薄弱校改造,新增学位2710个以上;落实在岗农村教师生活补助制度,引导师资向农村特别是老少边岛学校流动;力促区医院中医康复医学大楼、笏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南日镇卫生院门诊病房综合楼竣工并投入使用;完成区文化馆和少体校工程建设;实施棚户区改造600户,配售经济适用房158套,新增配租公租房160套,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郑加清表示,将主动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既要围绕中心、奋力攻坚,壮大临港产业;也要心系民生、兜底补短,共享发展成果,努力推动“港口旺、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市人大代表、北岸管委会主任陈玉鹏——提升产业  融合港城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今年北岸将如何围绕“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目标,深入实施“港口立区、工贸兴区”发展战略?昨日,记者专访了市人大代表、北岸管委会主任陈玉鹏。
  陈玉鹏说,今年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0亿元,增长15.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0亿元,增长22.7%;财政总收入8亿元,增长31.1%。
  围绕上述目标,北岸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坚持项目带动,增强发展动力。推进湄洲湾火电厂二期全面开工,实现国投煤炭码头二期、荔港大道东吴段、东吴中大道二期等32个项目开工,碧桂园一期、湄洲湾港口铁路罗屿支线、国投支线等31个项目竣工。加快推进东吴中大道二期、妈祖城环城路、妈祖城水厂、南山片区改造等18个重点征迁项目。抓好项目管理机制创新,在全区开展“抓开工、促竣工、保发展”活动,确保重点项目用地、用海、用林和地材供应。
  坚持产业提升,优化经济结构。主攻食品加工业,对接中粮、和润、印尼三林和泰国正大等粮食和食品加工项目。争取年内实现1-2家食品加工企业落户园区。提升电力能源业,加快哈纳斯LNG、湄洲湾火电厂三期等项目前期工作。壮大临港商贸物流业,依托东吴、罗屿港区深水泊位的深度开发,加快建设东吴、罗屿物流园区,发展水水联运、海铁联运等中转物流。大力发展物流、贸易,重点服务好京闽工贸和省商业集团等商贸物流企业。
  坚持港城融合,完善基础设施。全力推进罗屿作业区和东吴作业区泊位码头、湄洲湾航道三期、东吴口岸服务中心和港口物流园区等项目建设。完善疏港交通路网,盯紧罗屿公路桥、滨海大道国投段等8个竣工项目,抓牢东吴中大道二期、金湖大道等8个开工项目。优化港口服务环境,加快建设东吴口岸联检设施,启动申报建立港口保税区,推动港口全面开放。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推进港口、路网、电网、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港城新区污水处理厂尽快实现投产试运营。立足现有产业布局,加快完善东吴产业园区,通过重点对接与推介,打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食品加工专业园区。
  坚持城乡一体,打造滨海新城。发挥妈祖文化品牌效应,培育壮大滨海休闲旅游业。围绕妈祖城、大地城、北江新城,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实施全域控规,推动“三规合一”。强化城市综合治理,加大“两违”清理整治力度,堵疏结合,实行农村居民住宅建设审批制度。深入实施宜居环境建设行动计划,抓好“点线面”、特色景观带、小城镇综合改造三个方面21个项目建设。坚持民生优先,构建和谐社会,完善区级医院、疾控中心、安置区、学校等民生工程,建设美丽、幸福、活力滨海新城。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