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特色美食——红团

  • 湄洲日报  
  红团,是莆仙地区特有的传统美食,也是家家户户春节都要准备的年货之一。但制作红团的传统习俗,已渐渐淡出城市居民的生活。
  市区北磨社区的微风糖蛋糕烘焙店,是一家时尚的糕点店,却在春节前举办“小鬼当家做红团”亲子活动,让孩子们在学做红团中,感受莆田特有的过年习俗氛围,让渐行渐远的习俗在孩子幼小的心里生根发芽,得以传承。
  当传统遇到时尚,将演绎出怎样的故事?这天下午,我们特地前往体验探访。
  微风糖雅致的店面前已挂上红色的爆竹饰品和崭新的灯笼,走进店内,一股浓烈的奶香扑鼻而来,春节前的喜庆气氛浓郁。
  我们看到,店堂的木桌上,用于制作红团的绿豆、糯米和地瓜花生馅整齐地摆在塑料盘中,用保鲜膜罩着,龟形和圆形的“红团印”垒在一旁。桌上还摆放着一些粉红色的面团。为了方便小朋友学做红团,该店当日上午就先和好面团。“这些粉色的面团是用食物红调成的,用来做红团皮,蒸熟之后就会变成大红色。”一名戴着黑色镜框、看起来很潮的小伙子向我们解释道。他叫蔡俊峰,是这家蛋糕烘焙店店主,也是红团DIY亲子活动的发起人。
  谈起举办红团DIY亲子活动的初衷,蔡俊峰对我们说道,小时候每逢过年,大人们便忙着做红团,他会跟随在旁盼着早点吃上红团,因为觉得红团的味道太美了!如今,每年春节前家人会去市场买回红团,但是味道和小时候吃的相差太多了。他说:“我想如今的红团缺少儿时的味道,是因为我们不再自己动手做红团,没有享受过程的快乐,成品也就乏味了。”而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懂得如何制作红团。为了找回年“味”,他决定在自己的蛋糕烘焙店DIY红团,让年轻父母带着孩子一起参与到制作红团的活动中,让更多人了解我市传统的饮食和过年文化。
  “虽然我们平日做的都是时尚的西式糕点,但传统的本地‘糕点’我们也不能忘记。”蔡俊峰说,红团因其表皮为红色而得名。对于莆田人而言,“红团”具有特殊寓意。红色是喜庆的颜色,象征红红火火,圆圆的外形寓意团圆美满,而用糯米或绿豆等制成的甜馅则代表着新一年的生活甜甜蜜蜜。他希望时尚潮流和传统经典相融合,可以让传统的年味在舌尖上流传。
  下午3点多,参加红团DIY的小朋友们在家长的陪同下陆续到达蛋糕烘焙店。看着桌上摆放的面团、馅儿、擀面棍和木模具,小朋友们就兴奋得把玩起来。戴上手套、穿上围裙,学面点师擀皮、包馅、印模后,小朋友们迫不及待地行动起来。他们在家长和糕点师傅手把手的教授下,先用擀面棍将红色的面团擀成皮,再将绿豆团或糯米团放置在皮上,又小心翼翼地用红皮将馅包好,然后轻轻地塞进木模具中,有模有样地按压、拍打,最后敲打模具,取出成形的红团,放到剪好的鸡蕉叶(俗称红团叶)上。我们和小朋友在欢声笑语中一同做着红团。看到印成上拱下平球缺状的红团,曲面上还印有福、禄、寿、喜、财、丁、贵及双孩儿、庆丰收等字样或图样,一种吉祥的祝福油然而生。
  在制作的过程中,小朋友弄得衣服、脸颊都是面粉,但是他们个个十分开心。
  “看!看!这是我做的!”小朋友难掩兴奋,将做好的红团高高举起,“我还要做第二个!我还要!”陪同的家长乐呵呵地将面团、馅不时地递给孩子,并认真地在一旁指点着如何才能印出更漂亮的红团。
  一位年近七旬的郑姓老奶奶说,她是特地送孙子来参加做红团活动的。红团可是一种品位极高的贡品。除过年外,逢结婚、谢天地等重大喜庆时才做。红团还是馈赠礼品,如婚、嫁、喜庆活动等,贺喜的亲戚朋友离开时,都要馈赠一双或二双红团,以示答谢。受礼者亦视红团为吉物,乐意收下。
  糕点师傅们开始忙着将小朋友的杰作放入蒸笼。20分钟左右,香喷喷、红艳艳的红团出笼啦!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向糕点师傅领取自己制作的红团,捧在手里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妈妈吃这个,我做的!”一位小姑娘指着盘中的红团对她妈妈林芳说道。“好!好!你先吃!”林芳笑呵呵地一边答道,一边拿着手机为女儿拍照。林芳告诉我们,如今家里基本上不做红团,过年时就到市场里买些食用。别说是小孩了,连她自己都不是很清楚如何做红团。“这种让小孩自己动手制作红团的活动很不错。”她说,它教会孩子如何动手合作、如何分享成果,而且对于渐渐淡化了的本土文化也是一种传承。过年前,参加这样充满年味又有意义的活动,不论对于她自己还是对孩子,都是很有意义的。
  看着孩子和家长在笑声中分享着一下午的劳动成果,我们也倍感兴奋。春节将近,每家每户都将陆续开始置办年货,许多传统的东西不应该被淡忘,那些念念不忘的年味,应该重新被认识和记忆,进而更好地传承,让子孙后代能够一直记住乡愁的味道。

 

  孩子们正认真学做红团。


  大人小孩围观刚刚蒸出笼的红团。


  这对兄妹品尝自己亲手制作的红团。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