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版的“青年医生”

  • 莆田网  
  前不久,电视剧《青年医生》热播,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急诊室里的百味人生。在具有“重症急诊室”之称的重症医学科内,现实版的“青年医生”们又是如何工作和生活的呢?这晚,我们前往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探访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
  当晚8点左右,在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外,病人家属或搭起简易床架,或坐在走廊板凳上。由于不能进入重症监护室,寒夜里他们只能在走廊外陪伴一墙之隔的危重亲人。
  当我们敲开重症医学科的铁门后,值班医生陈建方先将我们领进更衣室。他1981年出生在秀屿区平海镇上店村,2005年从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就来到市第一医院工作。从肿瘤外科历练起,6年后转入重症医学科,一直工作至今,是一名出色的青年医生。
  他从储物柜中取出两双医用塑料鞋套让我们换上,又让我们清洁双手,并娴熟地帮我们更换上重症医学科专用服、戴上口罩和帽子。他告诉我们,因为重症医学科监护室内都是危重病人,所以所有进入监护室的人员都必须严格按照流程,做好防护措施,以免病人受到感染。这也是对探视者的一种保护。
  在确认我们的防护措施到位后,陈建方带着我们走进重症医学科监护室。监护室内,20多张配备呼吸机、床边监护仪、心电图机、输液泵、注射泵等监测治疗设备的床位上躺着接受监护的病人。10多名值班医护人员都穿着专用服,戴着口罩。他们或监测病人情况,或记录仪器监测数据,或来回跑动传递药物。病房内,紧张、忙碌……在这里,我们深感“生命与时间赛跑”的含义。
  “重症医学科是全院危重疾病集中加强监护治疗的科室,以急诊抢救和维护病人生命体征为主,为病人做手术、康复创造条件。”陈建方告诉我们,重症医学科集中了医院最先进的监护仪器、急救设备以及生命支持器械,收治的都是情况危急且伤势危重的病人。监护室的医务人员要对危重症病人进行全面监护,力求及时、有效地阻断危重疾病的进展,帮助危重病人度过生命的垂危关头。 
  “看,这个不明原因抽搐的孩子只有十来岁,那个70多岁老人是因误服杀虫剂而中毒。”他指着病人对我们说,监护室里的病人年龄从几个月到90多岁,各种病因的都存在。其中以心血管、呼吸系统、消化道系统、肾脏衰竭、脑损伤等疾病居多。这要求重症医学科的医生必须能应对临床上各类疾病。
  在一处病床前,我们听到床头传出小声的讲话。陈建方说,这是病人家属将要说的话录好后,放在病人床头反复播放,希望借此唤醒昏迷中的病人。虽然这种做法在医学上尚不能确定其作用,但为尊重病人家属,在不影响其他患者的前提下,医院还是满足了家属的要求。
  当晚8点半左右,一名昏迷的老人被推进重症监护室,监护室的气氛急剧紧张起来,医生、护士走路像一阵风一样。我们为了避免影响他们的工作,迅速躲开。此时,陈建方立刻打开床位,在场值班的7名护士以及护工有序行动,开启医疗设备、铺床、挪位、吸氧、输液等。护士们迅速地为老人换上干净的病号服。陈建方对着昏迷老人喊话:“阿姨,眼睛看这边……”血压检测、心率检查、抽血检验此刻同时进行着。“通知心内科、神经内科医生会诊!”陈建方对护士说道。1分钟左右,心内科的医生赶到监护室,同陈建方会诊治疗方案。在此过程中,监护室内的呼叫铃声几乎每隔1分钟都会响起,守在监护室外的病人家属不时托护士将病人所需用品送入监护室内。
  临近9点,会诊结束。我们对这些为病人生命争分夺秒而忙碌抢救的医护人员说“辛苦了!”他们则平淡地说,没事,习惯了!
  陈建方告诉我们,病人初步诊断为脑梗、心梗,有待进一步观察。他再次巡视了一遍各个床位,确认病人情况稳定后,回到重症医学科的生活区。此时,距我们进入监护室大约1个小时,我们站得已是双脚酸痛。戴着口罩,每次一呼吸,气往上冲,眼镜就会模糊一片,而且呼吸十分难受。来到生活区,我们摘掉口罩,顿时感觉呼吸顺畅多了。我们询问陈建方,监护室内的工作是否每天都如此紧张。他说,当晚算是比较稳定的,最紧张的是监护室内送进严重外伤或心脏骤停的病人,那时需要多个学科的医护人员配合实施复苏救治等各项急救措施,这时科室主任、护士长等都会在现场,齐心协力救助生命,有时一整个晚上都在忙碌。
  重症医学科分为生活区、监护区和污物处理区。陈建方和值班同事的休息室是生活区内的一间宿舍,不到20平方米的面积里摆有两张双层铁架床、两张长木桌和几把塑料椅。铁架床床头挂着四五条毛巾,桌上摆满了水瓶、洗具、碗筷和其他生活用品。“值班时我们4人一间,吃饭洗漱全在这里。”他说道,因为监护室里的病人病情变化极快,突发情况是常见的事,所以医生值班时,即使下半夜在宿舍休息也睡得很浅,稍微有点声音就会被警醒。冬天有时刚把被窝暖好,就遇到急症,但也得马上起床跑进监护室。有时遇到难度大的手术,会连续工作10多个小时都没休息。
  重症医学科护士长何秀霞说,科里的值班医生分为早晚两班,早班从早上8点到下午6点,晚班则从下午6点到次日早上8点。护士三班倒,24小时看护。因天气缘故,冬春两季重症病人尤其多。每个护士平均需要照顾2至3个病人,平均每2小时就要帮病人翻身拍背,为病人吸痰、喂食等。只有细心、用心照顾重症病人,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生命奇迹。
  重症医学科里的医生不但要求能应对各种危重临床突发情况,还要善于和病人亲属进行沟通。重症医学科主任刘刚说,患者病情危重、复杂,病情变化快,处于隔离状态。其家属通常只能通过医生才能获知病人情况。焦急的心理容易使家属情绪波动,沟通起来并不容易。一般情况下,他们会让高年资、富有经验的医生去和家属交流。
  “有时会收治到一时联系不上家人的危重病人,但我们会开通绿色通道先行抢救,再尝试联系家人。”刘刚说,尽心尽责地对待病人,尤其是将危重病人救好时,每位医生心里都会充满成就感。但有些病情确实无法挽回,他们真的尽力了,这就需要病人家属的理解。这样才能缓解医患紧张的关系。“监护室里的医护人员游走在生命之间,说实话,对生命,我们比谁都要敬畏。”值班医生感叹道。
  在生活区坐不到10分钟,陈建方又被叫去诊断病情。
  夜深了,我们脱下专用服,走出重症医学科。走廊里,病人家属依旧着急地等待着生命奇迹的出现。而监护室里,医护人员整夜不停歇地为创造生命奇迹而奔忙着……

  重症病患连夜被送进ICU,医护人员马上进入紧急状态,实施救治。


  进入重症医学科病房前,陈建方为记者做好一切防护措施。


  医生在巡查重症患者的病情。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