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首个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开园

  • 莆田网  
  遗体器官捐献者在过世后仍用逝去的生命奉献社会,无偿自愿捐献遗体器官。生命不朽,精神永存。医学院的师生们心怀感恩,将逝者当生者,对生命心存敬畏,更加用心、严谨地投入医学研究。请看——

冬至前夕,我市首个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在位于荔城区新度镇大坂村的壶山生命纪念公园的公益园区内开园。我市4名遗体器官捐献者的名字永久镌刻在纪念碑上,供社会各界人士缅怀瞻仰。
  那么,这些捐献的遗体如何安顿,有何作用?这天,我们克服心理障碍,走进莆田学院医学院基础医学部,实地探访解剖学标本制作室、遗体储藏室。
  在医学院基础医学部办公楼一层走廊,一块致遗体捐献者的牌记引起我们的关注,上写道:“您生如夏花绚美,殁如秋月静丽。您的精神同辉日月,爱心永存天地。我们以至亲之意,缅怀捐体义举,为今后从医立誓:敬爱生命,品德高尚,博学精技,救死扶伤,竭诚尽智,成为杏林佳医。”
  基础医学部主任助理、解剖组胚学教研室主任王守安教授今年46岁,他自大学毕业后就从事与解剖学相关的教学研究,今年已经21个年头。2006年来莆工作后,他参与了我市绝大部分捐献遗体的处置工作。他告诉我们,医学部的每一名师生都像尊重生者一样,尊重每一具捐献出的遗体。为了照顾好这些珍贵的遗体,教研室的教师在接收到捐献遗体的第一时间,就会对遗体进行科学处理。教师们先对遗体清洗消毒,再做防腐处理,然后注入固定液,最后安放在药水池中固定一至两年。在此期间,教师会定期前往安放遗体的水池检查药水浓度等指标,以确保遗体的完好保存。只有完好保存的遗体,才会被用于医学教学、科学研究或临床实践。
  “能否让我们瞻仰这些遗体捐献者?”我们向王守安请求道。他思考了片刻,走入办公室换上白大褂,领着我们朝标本制作室走去。标本制作室位于一层走廊尽头,从楼道口到那里约有30米的距离,不知什么缘故,走廊上没有灯光,空气中透着几丝寒意。沿走廊向标本制作室走去,我们心里渐渐有些发怵,心跳加快,紧紧跟在王守安身后。
  当标本制作室的大门被打开,一缕阳光从窗户照进屋内,这让我们心情平静了许多。走进遗体储藏室,一股刺鼻的气味扑鼻而来。“这是福尔马林挥发出的气味。”王守安说道,为了让遗体能完好保存,教师们使用福尔马林为遗体防腐。说着,他双手戴上手套,打开安放遗体的水池,检查池中药水的浓度是否达标。在王守安检查遗体的短短几分钟,我们就感觉喉咙发痒,被药水味道呛得流出眼泪。王守安因为长期与此打交道,早已习惯了。我们向这些遗体捐献者深深地鞠了躬,并退出了标本制作室。
  “这些遗体对于我们而言太珍贵了。”做完例行检查后,王守安告诉我们,学院里的师生珍惜每一具捐献者的遗体,对其都心怀感恩。他说,遗体捐献者都心怀大爱,他们的奉献对于医学的发展是一种极大的推动,铸就了不朽的精神丰碑。很多做临床手术的医生在实践中遇到难题时,都会前往医学院解剖室研究人体标本,以增进医术,提高手术成功率。而对于医学院的学生,通过解剖人体标本,能积累丰富的医学经验。因此在做解剖操作前,师生都要对遗体默哀。每一名师生都要将逝者当生者,将解剖台当手术台,对逝者心怀感恩,对生命心存敬畏。
  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作为省级遗体自愿捐献的接受单位,莆田学院医学院有条件接收来自全省捐献的遗体。目前医学院共保存有来自莆田、三明、永安等地自愿捐献的8例遗体。随着遗体捐献相关知识的普及和思想的转变,一些市民已经开始申请并填写遗体捐献表。目前,全市共有62名志愿者登记遗体捐献,39名志愿者登记器官捐献。这是科学、人性和人道的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王守安告诉我们,遗体捐献是当一个人不幸去世时,根据本人和直系亲属的意愿,将其遗体以无偿的方式,捐献给医学院校,作为科研、教学之用。遗体捐献无特殊要求,只要没有感染艾滋病或其他严重传染病,就可捐献遗体、器官。根据《福建省遗体和器官捐献条例》规定,捐献遗体、器官遵循自愿、无偿的原则。
  捐献遗体或器官,是一种崇尚科学、移风易俗的行为,是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红十字精神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义举。遗体捐献者都是心怀大爱的人,他们在自己过世后还继续为后代子孙做着贡献。王守安说,对遗体捐献者的这种感恩,让他更懂得去珍惜受之父母的“体肤”,更加珍爱生命,也更加用心、严谨地做好医学教学工作。 【莆田异次元网络】

  图①:在医学院通道上悬挂着的致遗体捐献者牌记,格外醒目。
  图②:王守安教授在例行检查对于医学研究者来说和生命一样珍贵的捐献遗体。
  图③:王守安经常在电脑前回看学生在上解剖学课时所拍的照片、视频,对教学严谨认真。
  图④:医学院的学生在上解剖学课。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