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海丝”文化使者踏浪远行的千年足音

  • 莆田网  

构建大妈祖文化圈   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主席王金煌谈整合资源加快对接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主席王金煌在沙龙上说,眼下,最要紧的是尽快理清妈祖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渊源关系,有效整合本地妈祖文化资源,与“海丝”文化形成对接共融,在中华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借助妈祖灵光,让妈祖文化发扬光大。
  王金煌长期从事宣传文化工作,创作过多种流传广泛的妈祖题材文艺作品。他说,在国家文物局2012年公布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南京、扬州、宁波、泉州、福州、漳州、蓬莱、广州、北海9个城市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申遗联合城市。目前,我市正积极向上沟通,抓紧整理相关文物资料,争取一同列入“海丝”申遗联合城市。“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警醒,就是研究地域文化、妈祖文化,不能仅站在莆田看妈祖,而要跟国家大战略结合起来,站在世界格局看妈祖。” 
  王金煌说,莆田与“海丝”有三个关键词。
  其一,黄金水道。莆田有一条闻名遐迩的水道——南日水道(也称兴化水道),是唐宋以来中国航海史上必经的黄金水道,不仅水深,且靠近内陆,较为安全。近些年在南日海域,发现了不少运载商品的海底沉船,其年代可追溯至唐朝,说明南日水道是“海丝”的重要水道。应该说,从唐宋开始,莆田就与“海丝”有着密切关系。
  其二,港口群。唐宋以来,莆田拥有白湖港、江口港、宁海港、贤良港、吉了港、小屿港(即秀屿港)、太平港(即枫亭港)等著名港口,海上贸易兴旺,对外往来频繁,输出有桂圆干、荔枝干、茶叶、蔗糖、海盐、陶瓷、手工艺品等,这在很多历史典籍中都有记载。可以看出,莆田港口群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出发地,对外输出的不少商品具有排他性,其他地方无法替代。
  其三,海神妈祖。除了黄金水道和港口群,莆田还孕育了“海丝”最主要的保护神妈祖。南宋著名文学家洪迈的《夷坚志》中有两篇妈祖题材笔记:《林夫人庙》与《浮曦妃祠》。前篇称:“兴化军境内地名海口(有学者考证即今江口或宁海),旧有林夫人庙……凡贾客入海,必致祷祠下。”后篇称:“绍熙三年,福州人郑立之,自番禺泛舟还乡,舟次莆田境浮曦湾(即今文甲与莆禧间海湾,附近有贤良港),未及出港……舟师诣崇福夫人庙(即今莆禧天妃宫)求救护,得三杯珓。”以上说明,在宋代莆田沿海的渔民及过往海商中已形成妈祖信仰。到了明代,妈祖信仰更随着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而广为传播。
  “综上所述,莆田及妈祖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文物、史料记载很多,应本着实事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将其梳理整合,形成客观、系统的图文及实物材料,推动莆田加入‘海丝’联合申遗城市。”王金煌说,市里有关部门及县区应加强配合,推动成立相关研究会、举办高层次的学术研讨会,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下,深入挖掘妈祖与“海丝”的渊源关系,构建大妈祖文化圈,不断提升妈祖文化软实力,为“一带一路”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绵延海岸线上千年遗存的浸透中华文化基因的座座妈祖庙是“海丝”最生动形象的“活化石”

传播着华夏文明  讲述着中国故事  见证着“海丝”精神  ●省妈祖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黄瑞国阐述妈祖文化在新丝路中的引领作用

  11月下旬,由正荣集团和湄洲日报联合主办的第75期《新闻沙龙》在市区正荣·财富中心举办。嘉宾们围绕“妈祖文化和海上丝绸之路”话题展开热烈讨论。湄洲日报社社长、总编辑许晨聪主持了沙龙。
  福建省妈祖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黄瑞国在沙龙上说,妈祖文化源于莆田、属于中国,源于“海丝”、属于世界。源于古代,利在千秋,功在万代。作为妈祖文化的发祥地,莆田应发挥这一独特优势,把妈祖文化打造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化枢纽,让妈祖文化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搭架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使者。
  黄瑞国说,妈祖文化源于莆田,是由莆田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所孕育。妈祖文化之所以属于中国,是因为中华文化由农耕文化、海洋文化、游牧文化三大部分构成,而妈祖文化体现了其中的两大部分,既有海洋文化的元素,又有儒释道文化的元素,包容性强。同时,妈祖文化与全国各地民俗文化的结合非常紧密,并形成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活动,极具生命力;妈祖文化成为全国许多专家学者研究的对象,全国有30多个妈祖文化研究机构,分布10多个省市,硕博士论文就有300多篇。
  妈祖文化源于“海丝”,是因为妈祖信仰最早是由从事海上贸易的船工、商人等,通过“海丝”传播世界各地;属于世界,全球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妈祖宫庙,信众2亿多人,10多个国家和地区专家学者在研究妈祖文化,“我一个同事在美国留学,他的导师是美国人、其博士论文就是关于妈祖文化。不久前在莆田召开的妈祖文化研讨会,也有很多国外学者参加。”黄瑞国说,妈祖文化还体现了人类征服海洋的大无畏精神,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代表着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
  “现在我国有9个城市联合将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其中多个城市都强调了妈祖宫庙的作用。黄瑞国说,自宋以来,海上丝绸之路的沿途各国尤其是东南亚诸国,无不留下妈祖的圣迹。东南亚各国都建有妈祖庙,留下了大量的史迹、文化等。妈祖文化在各国的存在、发展是丝路精神的生动写照。可以说,千百年来,浸透着中华文化基因的妈祖庙一直默默地传颂着中华文明,讲述着中国故事,宣扬着中国精神;千百年来,妈祖在默默践行着自由、文明、包容、和谐、正义、合作、共赢的海上丝绸之路精神。
  “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经济与文化要相伴而行,从某种意义来说,文化更要先行。新形势下,我们应提高对妈祖文化的认识,提升理论研究水平,重视发挥妈祖文化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黄瑞国建议,要把妈祖文化置于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视野下进行考察研究,作为中华多元文化中的一个序列来建设,而不是仅局限于区域文化、行业神明、民间信仰、宗教来对待。要把妈祖文化置于“海丝”的视野下进行研究,在联接与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的同时,也要与建设海上丝绸之路这一国家战略紧密结合,把妈祖文化作为世界文化来看,让妈祖文化面向全世界,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充分发挥其正能量,发挥妈祖文化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引领作用。

遍及莆阳各地的大量文物、遗址无不记载着曾经的繁华,提供着有力佐证

不该尘封的历史  不同凡响的回声  不应缺席的地位      ●老文物专家柯凤梅实例举证莆田是“海丝”一个起点

已退休的市文管办原主任柯凤梅是我市资深的文物专家,早在30多年前就开始研究妈祖文化。沙龙上,她从文物的角度,提供了不少妈祖与“海丝”关系的佐证。
  柯凤梅说,莆田有兴化、平海、湄洲“三大湾”,不管是南下,还是北上的航运,莆田都是必经之路。有这么丰富的海岸,有这么多的港口,不管是作为起点还是装载货物起运的集散点,莆田都是当时海上丝绸之路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但是,此次在申报海上丝绸之路申遗时,9个城市,福建占三席,莆田却缺席了,究其原因就是莆田缺乏现存的能够证明当时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文物。
  我省申遗城市中,漳州有月港,泉州有泉州港,福州有马尾港。古时泉州是东方大港,虽然吞吐量大,但根本应付不了那么多海外贸易,这就影响和带动周边小港口发展。于是,莆田秀屿、吉了、白湖、平海、江口、枫亭港口崛起了,成为海内外海舶聚集繁盛的地方。尤其是吉了,现在民间还流传一句“一日走吉了,三日说不完”的话。
  海上贸易充满惊险,海神往往成为出海人员的精神寄托。在莆田发现的海神庙有很多,妈祖庙是其中的一种。现保存在三清殿里的“祥应庙记”碑是西天尾镇白杜村祥应庙遗留下的宋绍兴八年的碑刻,碑文明确记载了宋代莆田对外对内海上贸易的经过,其中也提到海神庇佑海上运输。这就体现早在宋代,莆田海上贸易就非常活跃繁荣,当时泉州纲首(负责纲运商人首脑)要去对外贸易,还来莆田祥应庙瞻拜海神,说明莆田当时有丰富的对外贸易物品,吸引泉州纲首。这块碑成为今日研究莆田古时“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实物,是目前在福建省发现的记录海上贸易情况最早的碑记。
  当时西天尾还有一个西天尾港,港口的商船运载着距离这个海神庙不远的窑口出厂的瓷器进行海上贸易。宋代莆田制瓷业鼎盛。这些窑口生产的瓷器是对外贸易的主要货物,可以称之为“外销瓷”。这些瓷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靠近山区的青瓷,另一类是沿海、灵川、仙游的青白瓷。值的一提的是庄边窑的青瓷,现代在澎湖采集的瓷片,专家鉴定就是属于庄边的青瓷。还有日本出土的珠光青瓷,很多花纹和釉色都与庄边窑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但为什么在宋代盛行的窑址在元末及明代初期,特别是明代以后就没落了?柯凤梅认为,这与当时因为倭寇而海禁有一定的关系,瓷器无法外销,窑口就没有生产的必要。
  柯凤梅说,兴化南北平原形成后,沟渠发达,促进农作物大力发展,莆田的荔枝、桂圆、糖都是当时外销的主要物品。现在在美国的博物馆里,还保存着一个宋代蔡襄的“锦绣囊”,这个精致的“锦绣囊”就是当时保存荔枝用的。
  “既然莆田当时对外有这么丰富的物品,那肯定有一个集散地,也肯定有一个起点。”柯凤梅说,现在在莆田的三大湾里,海底还保存着丰富的文化遗产。2007年,中国水下考古中心对福建省海底文物进行探寻后,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自他们中心成立以来,在莆田发现的水下文物是最丰富的。从唐代到民国,起码有4个点,沉船里还保存着整船的瓷器。
  现在,莆田市博物馆保存着一幅明代的天文图,这幅大型的卷轴画原是悬挂在涵江霞徐天后宫,图上有24个方位的罗盘,这幅画是研究中国航海和天文的不可缺失的重要文物。涵江也是重要的港口,这也对研究对外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依据。海上贸易繁荣鼎盛,但出海很冒险,这就促使妈祖在南宋之后成为主要的海上保护神。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鼎盛,妈祖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眼下,政府要重视,把现存的文物保护好。要原生态保护,投入资金,发挥“海丝”文物的历史作用,其次要成立机构,组织人员整合资源,收集资料,找出细微的答案,助力妈祖文化的弘扬。

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谢如明:信仰推动海上贸易发展

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谢如明在沙龙上说,“作为沿海城市,历史上莆田是‘海丝’的重要一站,现在也是‘海丝’的重要一站,将来还是‘海丝’的重要一站。”
  谢如明认为,捕捞与航运是海上贸易的基础,没有发达的捕捞业、航海业,就不可能有发达的海上贸易。文献史料中关于莆田先民从事捕捞、航运、海上贸易等记载很多,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到了唐代,莆田人的航海不仅仅是为了捕捞,更为了商贸。黄滔在《贾客》一诗中这样描绘:“大舟有深利,沧海无浅波。利深波也深,君意竟如何?鲸鲵齿上路,何如少经过!”可见,当时很多莆田人出海获利。
  宋代莆田海上捕捞、贸易等更为发达,不仅是福建4个造船基地之一,拥有的船舶数量多。据记载,南宋初,为了抵御金兵南侵,宋高宗派人到福建征船,从莆田征走600多条船;南宋灭亡时,元军从莆田掳走7000条船充当水师战船,“能当战船肯定不是小舢板,可以想象莆田当时船只大且数量多,而当时莆田总人口仅有34.4万。”造船业和航运业的发展与繁荣,直接推动了海外贸易发展。“水浮陆转,以入京师,外至北戎、西夏,其东南舟行新罗、日本、流求、大食之属,莫不爱好,重利以酬之。”蔡襄的这一记载,让我们在事隔千年之后,仍可深深地领会到当时兴化军海上贸易的繁荣程度。林光朝也说:“东南有海道,所以捍隔诸蕃,如三佛齐、大食、占城、阇婆等数国,每听其往来,相为互市。”
  宋代时期莆田海外贸易国家就有13个,元明清时期增加至30多个。妈祖信仰就产生并发展于这样的背景下,成了“海丝”保护神。之后,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妈祖信仰逐步从莆田走向全国及世界各地。随着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妈祖信仰又反过来推动和促进海上贸易的发展。
     谢如明说,作为妈祖文化发祥地,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我市应该把妈祖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打好妈祖牌,开发利用妈祖文化资源,推进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发展。

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周金琰:明成祖撰碑颂妈祖引航

“妈祖是一种精神力量,她鼓励着人们去奋斗、去开拓,去探索海洋文明,极大助推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沙龙上,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周金琰说道。
  周金琰说,在整个妈祖信仰的海外传播中,以郑和七下西洋的影响力最大。《天妃显圣录》中,记载了许多妈祖保护从事海上活动人们的事迹,其中多次提到郑和多次亲自或托人带来贡品,到兴化祭拜妈祖。在与郑和相关的一些碑刻碑文中,可找到更多的郑和与妈祖之间相关的资料。现存南京静海寺内闻名海内的“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之碑”是由明成祖朱棣亲自撰文,碑文开头提到“湄洲神人濯厥灵,朝游玄圃暮蓬灜”,整篇碑文以散文和诗歌的形式,歌颂妈祖在郑和七下西洋中的作用。说明郑和七下西洋选择妈祖作为精神依托是成功的战略性决策。
  周金琰说,2006年,国家交通部召开“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学术研讨会,其中选用了他撰写的文章《妈祖与郑和的关系》,他还受邀参会。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莆田妈祖在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再一次佐证了妈祖与“海丝”密不可分。
  “前几天,去海南岛考察,路过沿江海陵岛,发现那里设有专门机构研究妈祖。”周金琰说,宋代时期,海陵岛上从事海洋经济的人绝大多数来自莆田,说明当时很多军事斗争、经济贸易都与妈祖有关。
     周金琰说,21世纪,和平、发展是世界两大主题,信仰竞争、海洋竞争是人类的两大竞争。妈祖是一种信仰,精髓就是追求和平、展现大爱,也是海洋文化、中华文化、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弘扬妈祖文化,能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实现中国梦,发挥重要作用。

文史专家金文亨:史料记载印证海上繁华

“莆田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颗明珠。”我市文史专家金文亨说,莆田是海上丝绸之路一个重要站点。宋朝,运载货物的船从莆田各港口,向北到达江浙以及北方诸港口,向南可达广东沿海各港口。海外可至朝鲜、日本及东南亚甚至更远的国家和地区。正如宋莆田人方略在《有宋兴化军祥应庙记》中所记载“往时游商海贾,冒风涛,历险阻,以谋利于他郡外蕃者”。宋代莆田人蔡襄在《荔枝谱》一书中则十分具体地说明宋代莆田商船起止的地区和国家。那时,莆田的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分别开辟了贤良港、吉了港、小屿港、太平港、白湖港、迎仙港、平海港等。这些港口虽然比不上泉州港等,但也相当繁华。据明周瑛、黄仲昭《兴化府志》介绍,贤良港“居民数百家”,秀屿港“居民千余家”,太平港“吉了、小屿、莆禧、平海商贩船只,皆集于此”,白湖港“南北商舟会焉”, 可谓为闽中货物集散地, 船只云集。
  与港口相连便是船只。在宋代,莆田造船业也迅速发展起来,航海技术水平高。唐代造船形成一定的规模,史志记载,很早以前,莆田面海的先祖就已“刳木为舟,剡木为楫”。到了宋代,正如《宋会要辑稿》所说,“漳、福、兴(莆田),凡滨海之民所造舟船乃备财力,兴贩牟利而已。” 说明宋代的莆田,不但可以制造远航大海的大船,而且是福建四大造船中心之一,可见造船业发达。
  港口的发达和先进的造船技术,推动古代商品经济发展和商品丰富,从事海上丝绸之路商贸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商品。莆田到了宋代,继东西乡平原开发,兴化平原最终形成,莆田成为鱼米之乡,物产丰饶、经济繁荣,对外贸易频繁。正如曾任宋代仙游县地方官的黄岩孙在《仙溪志》中所说,  “货殖之利则捣蔗为糖;布帛之幅,则治麻与蕉;凝土而燔之窑,则埏填之器通于三邑;煮铁而出之模,则鼎釜之利及于旁郡”。黄岩孙详细介绍了当时商品生产情况和商品名称。宋代,莆田从越南引进占城稻,同时向外出口瓷器、铁器、蔗糖、荔枝、龙眼、食盐、纸张等商品。从此可见,莆田古代的海上商贸之繁华。
  海上经济的繁荣,推动海神成为船舶航行时人们的精神寄托。当时福建就有15位海神,包括莆田的妈祖、柳侯、显应侯、光济王、陈文龙5位海神。而其中以朝廷多次褒封妈祖最为著名,福建、江浙、广东到处兴建妈祖庙,妈祖成为全国性的海神、航海保护神。妈祖信仰的产生、传播,反过来又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沙龙上,文史专家黄国华说,在南宋时期,经济文化中心向南转移,推动了海上贸易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莆田的妈祖被推崇为至高无上的神祇。
  黄国华认为,如今研究妈祖与“海丝”的关系,离不开研究妈祖文化传播的线路。从各地妈祖庙的建造和分布态势来看,在近海域中可分为北线、南线、中线传播。
  北线传播指妈祖信仰以莆田、泉州地区为中心向北方沿海发展,时间在南宋宣和年间开始。其文化传播地方有山东蓬莱、烟台、长岛中庙岛、杭州湾、宁波、福建长乐五虎门等,现在还有“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一说,充分显示妈祖文化传播时间早。南线传播是以莆田、泉州地区为中心,向南方沿海发展,如广东的汕头、澄海、海丰、深圳赤湾等。因此广州、香港、澳门现在都有妈祖宫庙。中线传播主要以莆泉地区为中心横渡台湾海峡向台澎发展。自明代中叶以来,泉州、莆田、漳州、福州沿海居民大批向台湾航海移民,大陆与台湾之间的海上贸易也相当兴盛。
  而海上丝绸之路在远洋传播的主要路线,首先是西太平洋区域航线,这条航线的主要方向,一是东北的朝鲜、韩国、日本的航线;二是南向的东南亚航线。在南亚方面,祭祀妈祖的香火浓郁得多。其次跨太平洋横渡航线的传播,主要以菲律宾为中心,由亚洲驶往美洲的跨太平洋东行航线。主要航线达到地方有檀香山、巴西、秘鲁、墨西哥以及北美洲加科福尼亚等地。
  黄国华说,妈祖文化传播路线与“海丝”发展轨迹几乎一致,这印证了妈祖文化是“海丝”的精神支柱。随着妈祖文化远扬四海,丝绸、茶叶、瓷器遍布全球,才有如今的“海水到处有华人,华人到处有妈祖”。

新华社福建分社副总编辑王凡凡:“走出去”与外面世界接轨

新华社福建分社副总编辑王凡凡作为高级记者,近30年来一直从事新闻一线的采编实践工作,采写了不少关于妈祖的报道,对于妈祖文化更有许多自己独特的见解。近期,她一直在关注泉州“海丝”文化节和《泉州共识》等热点话题。她作为《新闻沙龙》邀请的特别嘉宾出席。
     “妈祖是民间信仰,更是一种精神依托,她一直就是我们民族克服困难的、强大的、内在的支撑力量之一,当年先民们包括郑和就是依靠这种信仰、这种力量开洋出海闯出海上丝绸之路的,所以在今天提出‘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妈祖文化更值得研究,值得理直气壮地宣传,尤其是对外宣传。”沙龙上,王凡凡说。
  就如何保护利用好妈祖这一重要的本土文化资源和文化基因,王凡凡建议,一要成立专门机构,加大投入,抓紧本土资源和研究力量的梳理整合,在这基础上建立更高平台,统一对外联络交流;二要树立更加开放的思想观念,加大引智力度,更多借助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对妈祖文化的内涵、外延进行重视审视和解读,建立新的话语体系,与外面世界实现无缝接轨;三要加强宣传力度,策划好系列重大活动,动态用好妈祖这一文化品牌,使妈祖活在现代,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和外国人。

福建日报社莆田记者站站长陈荣富:研究传播线路非常关键

曾当过6年驻台记者的福建日报社莆田记者站站长陈荣富在台期间,几乎走遍台湾地区的妈祖庙,采写了不少关于闽台五缘关系的文章。身为莆田人的他,对妈祖文化有着独特而深刻的理解。在沙龙上,他用“借船出海,远向传播”八个字,对妈祖与“海丝”的关系进行阐述。
  陈荣富说,台湾彰化县的鹿港妈祖庙供奉的是黑脸妈祖。古时通过海上贸易把妈祖文化传播到鹿港,再在当地建造了妈祖庙。除了彰化县,台南也有规模较大的妈祖庙。因此研究妈祖文化传播线路非常关键,理清了才能证明妈祖文化对“海丝”的作用。此外,还要充分寻找莆田过去的港口与古代海上贸易之间的证据,这样才能证明莆田在“海丝”上传播妈祖文化的基础。例如涵江港、妈祖圣迹图文物都是非常好的实物证据。
  陈荣富建议,当下要做好“妈祖文章”,打响妈祖文化、对台文化的品牌。莆田要利用特有的妈祖资源优势,向国家申请妈祖文化特区或经济区,有了政策扶持才能保护和做大。

莆田海事局执法督察处处长陈丰平:乘势促进互联互通

沙龙上,莆田海事局执法督察处处长陈丰平说,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与妈祖文化深有渊源,妈祖文化与航海文化密切相关,妈祖是航海者心目中的保护神,是航海者的心灵寄托和精神信仰,妈祖文化起源于航海发展,传播于航海发展,促进了航海发展,并随着海上丝绸之路名扬“四海”。
     陈丰平说,弘扬和传播妈祖文化,海员队伍是一支重要生力军。莆田现有注册海船员约8700名,占全国的3%左右。他们特别信仰妈祖。莆田要抓住“海丝”这一契机,发展海上邮轮和海上观光旅游产业,让妈祖文化跟随旅行者的足迹传遍世界各个角落。要创作更多通俗易懂的文学作品。《妈祖》电视剧就让不少观众了解妈祖、知道莆田。传承和弘扬妈祖文化,应去片面的“专业化”、“学术化”、“区域化”,贴近百姓生活。 
  同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一大主题是“促进投资贸易和互联互通”。近年来,我市港口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港口吞吐量大幅增加,预计今年年底将达到2000多万吨,比去年增长70%左右。莆田与后方腹地的互联互通枢纽地位也在逐步确立。要在弘扬妈祖文化的同时,拓展港口发展空间,提升港口知名度,促进投资贸易和互联互通,使得莆田在21世纪“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市边防支队司令部指挥中心副主任张弛:借机保护海底文物

“2005年10月初至11月中旬,在南日镇小日岛以北海域,南日边防派出所陆续查获盗捞海底文物违法人员8批140余人次,查扣涉案船舶8条及被盗捞的海底文物碗、碟、汤勺、壶等数百件。”沙龙上,市边防支队司令部指挥中心副主任张弛列出这样几个数据,经初步鉴定,被盗捞的海底沉船历经数个朝代,文物多为青瓷系列,系南宋时期浙江龙泉系列民窑瓷,其中部分为三级文物,文物标本几百件。
  张弛介绍说,国家水上考古中心的鉴定显示,南日海域发现的沉船历经朝代多,从唐到民国,文物数量多,以宋、明、清等朝代为主。这从侧面印证了南日水道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这些海底文化遗产是莆田古代海上贸易繁荣的象征。
  然而,目前莆田发现的海底文物中,相当大一部分已被人为破坏。“盗捞海底文物的都是非专业人员,作业设备简陋,加上存在文物数量发现越少,出售价格越高的心理,在盗捞文物过程中,对沉船古物进行人为损坏,达到提高黑市价格的目的。”
  作为曾经参与打击盗捞海底文物行动的一员,张弛建议,莆田要提升海上丝绸之路的地位,要出台有针对性的措施,积极做好海底沉船保护、考古勘察等工作,对于重点区域古沉船、文物的状况进行分期整理,有组织地加强重点海域的保护,进行科学挖掘。要加大宣传、加强立法,提高群众保护海底文物、文化遗产意识。

妈祖文化研究学者朱金明:缺乏不是资源而是挖掘

妈祖文化研究学者朱金明在沙龙上说,莆田是妈祖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
  朱金明说,莆田的“海丝”文化极为丰富。除了文献记载外,还有大量的海文化硬件资料。他列举了莆田古代与“海丝”有关的四大港口、航标塔等文物古迹,并从移民史上进行论证,说明唐宋从莆田移民到闽南、潮汕、台湾等地的莆田人成为“海丝”外贸的重要推动力量,各地的移民史也与海上贸易有一定的关系。
  朱金明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重大战略举措,我市应该把握机会,重视“海丝”文化研究,因为莆田是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海丝”之路的起点之一。我市要尽快成立“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研究会,有了机构,才能吸引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前来莆田宣传。目前莆田缺少的不是“海丝”资源,而是缺少政府对“海丝”文化及文物的发掘与整理。此外,要尽快成立研究会,有了资金,才利于“海丝”文献资料的收集、研究、推介。建议在莆田召开一次国际性的莆田“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对此进行专题研究,奠定莆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应有的地位。

刘克庄研究者黄祖绪:做活妈祖故乡旅游文章

“今天我们参加沙龙的地点是南宋丞相陈俊卿的故里,这附近就有个阔口白湖顺济妈祖庙。”沙龙上,刘克庄研究者黄祖绪开口直奔主题。
   黄祖绪曾系统研究过莆田古代女性。他说,莆田古时有三男:蔡襄、郑樵、刘克庄,闻名全国。莆田古时也有三女:江梅妃、妈祖、钱四娘,同样声名在外。其中,妈祖是莆田女中的世界名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妈祖文化肯定将发挥重要作用。
  如今的湄洲妈祖祖庙不能仅仅停留在朝拜上,要多做一些立竿见影的事。比如,岛上可以增设各个姓氏研究会的工作人员。妈祖信众朝拜后,可以跟随各自姓氏研究会的工作人员坐船出岛,到各个姓氏发源地去祭祖。黄姓的可以去涵江国欢镇的黄巷,李姓的可以去涵江白塘镇的李富祠等。还可以去参观仙游枫亭镇。枫亭镇古时有太平港,国宝万寿塔是当年航海人熟悉的一道风景。作为航标,它指引着海上航行。这里有蔡襄、陈洪进、陆秀夫和蔡丽娘、“十八娘”陈玑、元朝的萧妃等,通过妈祖文化旅游,来到枫亭考察了解,不但把这些莆田古代名人事迹传播到各地,进而还能打响仙游“仙作”红木家具产业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莆田异次元网络】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