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六条古街换新貌 手艺人重现

  • 莆田网  

在街巷的店铺中,还有卖秤杆

古街里的这家刺绣店,也是老手艺

走进莆田的六条古街,你会发现它们和其他仿古街不同,因为它的所有都很鲜活。这里有明清的文物古迹,也有古街居民开的店铺。吃、穿、住、用、购一应俱全。走进六条古街,仿佛踏入“老舍《茶馆》”的剧场舞台,让人惊叹。在古街的居民看来,老街受到了现代商业的冲击,可仍然保留了不少过去的“可爱”。

曾是繁华中心进城必经之地

林龚钦老人长期生活在衙后街,对老街变化一清二楚。林老告诉记者,新中国成立前,古街就已是商业中心,各种商店应有尽有,他家当时就在衙后街开了家米店,附近还有酱油店、油店等,热闹非凡。

见记者到老街采访,一位路过的老者也主动向记者分享了他的儿时记忆。老者告诉记者,大约半世纪前,老街是山里、沿海人进城的必经之地,人们卖完柴火和海产后,都会到衙后街与大路街交叉路口的点心店吃东西,点心店不仅美味,价格也相当平民化,两三毛钱就可以吃饱肚子。

记者看到,改造后的六条古街,县巷为古玩字画一条街,坊巷和大路街主要是鞋服商铺,在后街可买到各种日杂百货,庙前街则是小吃街,衙后街主要经营家具。古街管理办公室林国镰介绍说,上世纪90年代起,政府有意的产业引导,是形成如今颇具特色的商业格局关键所在。

老林介绍说,大路街因为靠近原文献步行街,人流量大,商业气息比较浓厚。早期大路街上有人制作鞋子和衣服,上世纪90年代,政府就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将大路街发展成为服装一条街。县巷之所以会成为古玩一条街,与县衙密不可分,因古玩都是高级消费,只有进出县衙的人才消费得起。

古街换新貌不少手艺人重开张

六条古街之所以称为老街,不仅在于它的历史,同样在于它的老手艺。在古街不少小店内,虽然内饰已然翻新成现代,可是手艺均传承超过了半个世纪。位于大路街阿冰布行的林女士告诉记者,从新中国成立前开始,她的家族就在大路街一带做服装生意。到了她这辈仍然延续了老一辈的传统,基本不卖成品服装,而是为每一位顾客量身订制服装。“为了不让手艺落后,自己每年都会到上海学习新的款型及设计理念。”林女士说,如今店铺发展壮大,招聘了十多位手艺师傅。

“放弃不了老手艺,我又回到了古街。”如今在衙后街制作贩卖乐器的詹先生,已年过四十,可手工制作乐器的手艺已经传承了有6代人。据詹先生讲,其祖辈就是制作乐器的匠人,新中国成立后在大路街一带制作乐器贩卖。“可是到了我爷爷那一代,乐器生意不景气,乐器都降到5元钱一把,仍然销路不好,在大路街的生意就停了,一停就是20多年。”詹先生说,自己十几岁就开始学习制作乐器的手艺,看到老街改造后面貌革新,自己又重回老街开张。【莆田异次元网络】

图文推荐